产品类型:项目背景
官网首页:点击前往 >城市形成智慧网格化2.0民生服务领域的总体建设方案,选取能够体现政府服务温度,惠民、便民的应用场景,协同各部门、各街镇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城市形成智慧网格化2.0民生服务领域的总体建设方案,选取能够体现政府服务温度,惠民、便民的应用场景,协同各部门、各街镇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1、政策与民生需求
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委、区府全力推进智慧网格化2.0建设,区民政局牵头,形成智慧网格化2.0民生服务领域的总体建设方案,选取能够体现政府服务温度,惠民、便民的应用场景,协同各部门、各街镇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2、体系规划与建设
区政府于2019年8月启动“徐汇区智慧网格化2.0项目”的主体建设。围绕“一梁四柱”工作体系进行建设,架构主要包括城市智能网格中心、四大智慧应用体系、服务对象以及配套的流程再造和信息安全保障。其中与民政密切相关的是建设覆盖全区的大数据平台,以及基础的“大民生”应用。
3、迫切性与必需性
项目建设基础条件更为成熟、需求实现迫在眉睫。本系统的建设能够帮助民生相关业务部门针对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和业务需求,将“大民生”的业务应用做的更为深入、更为细致、更为跨前。同时,也能够为“徐汇区智慧网格化2.0项目”大民生板块应用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及业务场景支撑。
1、建设内容
(1) 数据源
以公安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测绘院GIS地图为最底层数据,叠加了民政、人社、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房管、卫健、司法等14个条线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数据约2200余万条,形成了大民生基础数据源。
(2) 数据中心平台
包含两大平台。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具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共享模块、数据编目,可以实现数据的汇聚与共享。二、数据治理平台,开发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管控系统,配置大民生基础库与大民生地址标准库,实现数据的清洗与标准化。
(3) AI中心平台
集成常用的几大数据挖掘算法,分类算法、聚类算法、时序算法、回归算法、关联规则、偏差检验。依据家庭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救助6方面建立家庭标签并进行数据建模,形成大民生指标体系、家庭评估模型、重点关注家庭模型,为前端业务应用提供指导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
(4) 业务中心平台
依据AI中心平台的家庭业务标签与数据分析,重点设计与开发了民生体征、家庭画像、精准救助和智慧养老等与社区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前端服务与场景应用子系统,也提供若干社区协同应用系统,匹配社区居民基本的民生需求。
2、总体架构
3、数据中心平台-系统架构
4、AI中心平台-系统架构
5、业务中心平台-功能架构
6、案例截图
(1) 民生体征
通过为社区建档、为家庭画像、为个人服务,三个维度对社区、居民和家庭建档立卡,形成了45项个人和家庭属性标签,全域展示辖区民生基本体征。
(2) 家庭画像
解读家庭基本信息数据和社工派件服务数据,由帮扶家庭核心指标分析、家庭供需指标分析和家庭类型指标分析获取基础标签、业务标签和衍生标签,以时间和地区两个维度计算推断出重点帮扶家庭、有待帮扶家庭、一般帮扶家庭三种家庭类型,为救助和养老等后续业务提供指导性建议。
(3) 精准救助
通过精准救助应用中的智能发现、自动派单、主动服务、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六个业务环节快速发现没有主动提出或申报自己的困境而没有及时得到帮扶的人群和家庭,并提供响应的关怀与帮助,用民生大数据来识别“沉默的少数”,让困难人群和家庭感受城市温度。
1、数据采集
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工处理,收集区内14个政府部门的基础数据和业务需求,为构建可以满足各类民生服务应用的数据仓库平台提供基础支持。
2、数据治理
治理与规范大数据体系,包括数据编目、数据管理规范、数据安全规范等,为大数据的归集及数据分析应用打下安全可靠的数据基础。
3、数据共享
构建在安全体质控制下的数据共享机制,为现在与未来新规划项目既灵活方便又安全可控的数据访问通道与接口。
4、数据应用
数据深层次应用开发所形成的应用成果对民生政务决策及日常工作带来更有意义的指导作用,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带来积极作用。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