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银行客户经理,最头疼的莫过于处理跨机构的客户数据查询。尤其是遇到客户要办贷款、需核查对外担保情况时,以前的流程能把人逼疯 —— 直到用上 Smartbi AIChat,才真正体会到 “数据打通” 的爽快。
一、传统 BI 查担保:三天跑五个机构,结果还出错
上个月,客户王总来申请 200 万经营贷,按照规定得查他在全省农商行系统内的对外担保总额。我拿着客户号,先在本行系统查,只显示他在我们行有 1 笔 50 万担保。但王总是做建材生意的,经常跟省内其他地市的农商行打交道,直觉告诉我数据不全。
接下来的三天,我开启了 “电话轰炸模式”:给省联社科技部门发申请单,对方说 “跨机构数据得逐行调取”;联系 A 市农商行,他们说 “系统权限有限,得等分管主任审批”;B 市农商行更麻烦,说 “担保数据存在历史台账,得人工翻档案”。好不容易凑齐 4 个地市的数据,汇总时发现 C 市农商行报的金额和省联社系统里的记录对不上,又来来回回核对了两天。等算出总担保额 180 万时,王总早就不耐烦了:“你们效率太低,我在别家银行都审完了!” 这笔单子就这么黄了。
更窝火的是去年,另一个客户的跨机构担保数据因为手工汇总时算错了 10 万,导致贷款审批额度超标,后来被内控部门通报批评。传统 BI 系统就像一个个 “数据孤岛”,跨机构查数不仅要打通层层关卡,还得担心数据漏项、算错,客户经理夹在中间,既耽误业务又担风险。
二、AIChat 上阵:输入客户号,秒出跨机构总担保额
这个月又遇到类似情况,我只需要打开 Smartbi AIChat,输入:“统计客户号 29527000000041989989 在省联社系统内各农商行对外担保的金额总和”。
系统几乎是秒级响应,屏幕上直接跳出 “总担保金额 235.6 万元”,
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分别在哪些农商行的明细数据情况。
以前跨机构查担保数据平均要 5-7 天,现在 10 秒搞定。这个月我用 AIChat 处理了 6 笔类似业务,全部在 1 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客户转化率从 30% 提到了 70%,绩效考核直接冲进分行前三。
以前总觉得,跨机构数据整合是 “技术部门的事”,跟客户经理没关系。用上 Smartbi AIChat 才明白,好工具能让我们从 “数据搬运工” 变成 “业务促成者”—— 不用再为查个数求爷爷告奶奶,不用再担心数据错漏担风险,把省下的时间花在了解客户需求、设计方案上,这才是客户经理该干的正经事。现在同事们见了面就问:“今天你用 AIChat 查数了吗?”
覆盖传统BI、自助BI、现代BI不同发展阶段,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需求
电话:
邮箱:
一对一专属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