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深入解析数据建模的架构与流程

深入解析数据建模的架构与流程

2025-09-01 10:00:13   |  Smartbi知识百科 25

    引言:数据建模的系统性决定了企业分析的可持续性


    数据建模不是简单的ETL任务,而是贯穿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从原始数据接入,到指标体系构建,再到可复用的主题数据层产出,科学合理的建模架构与流程,是企业建立数据资产体系、支撑多场景分析的根本保障。


    一、数据建模的三层架构解析


    1. ODS层(操作数据层):以数据源的原始结构为基础,保留字段原貌与历史变更,支持数据追溯。
    2. DWD层(明细数据层):对ODS层数据进行清洗、校验、转换,建立标准化字段,形成可分析明细。
    3. DWS/ADS层(汇总/应用层):按主题或指标进行聚合、加工,支持报表、仪表盘与自助分析使用。


    二、建模流程的标准步骤


    - 业务调研:明确分析目标、指标需求与使用场景
    - 数据源梳理:确定各指标依赖的数据表与字段来源
    - 模型设计:定义实体结构、字段规范、指标逻辑
    - 数据处理与测试:构建数据流程,进行完整性与准确性校验
    - 发布与运维:上线模型后进行权限配置与性能监控
    - 持续优化:根据实际使用反馈优化建模逻辑和结构


    三、Smartbi平台的建模架构能力


    Smartbi在一站式ABI平台中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建模框架:

    1. 图形化建模与ETL工具:让建模人员直观构建字段映射、表关联与处理逻辑。
    2. 多数据源支持:可跨平台、跨格式整合数据,适配混合云与异构系统环境。
    3. 指标与模型协同:支持将指标与模型关联统一管理,形成语义数据层。
    4. 数据血缘与依赖可视化:确保模型变动可控、追溯清晰。
    5. 模型版本管理与调度能力:支持模型生命周期管理,结合任务调度提升建模自动化程度。


    四、为何建模架构要标准化?


    - 保证分析结果口径一致,避免报表冲突
    - 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模型复用率
    - 方便团队协作,多人并行开发更规范
    - 为企业构建数据中台、指标平台等更高级能力打下基础


    总结:标准化建模,是企业构建可持续分析能力的基础设施


    随着企业数据资产的积累和分析需求的多元化,数据建模早已不再是“临时搭建”的技术活,而是决定分析体系是否稳固的核心工程。Smartbi通过完整的三层模型架构、灵活的数据集成能力与智能化建模流程,帮助企业从建模之初就打好地基,保障整个分析体系的可持续运行。


    深入解析数据建模的架构与流程 


商业智能BI资料包

扫码添加「小麦」领取 >>>

商业智能BI资料包

扫码添加「小麦」领取 >>>

新一代商业智能BI工具

覆盖传统BI、自助BI、现代BI不同发展阶段,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需求

让数据成为增长引擎,解锁行业领先的智能BI实践方案!

前往下载
Copyright© 广州思迈特软件有限公司  粤ICP备11104361号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售前咨询
400-878-3819 转1

售后咨询
400-878-3819 转2
服务时间:工作日9:00-18:00

微信咨询

添加企业微信 1V1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