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我深知高净值客户是零售业务的 "压舱石"。但每次打开客户管理系统,看着 AUM 超 100 万的客户名单密密麻麻列了 3 页,却搞不清谁没买理财、谁该重点跟进时,都让我头疼不已。直到用上 Smartbi AIChat,才真正尝到了 "数据精准找人" 的甜头。
一、传统 BI 筛客:像戴着镣铐跳舞
最要命的是固定报表的 "死板"。上个月想看看 AUM 超 100 万客户的资金结构,打开传统 BI 系统,只能查到预设好的 "客户总资产" 和 "理财持仓" 两张表,想知道活期占比超过 80% 的客户有哪些?对不起,没这个维度。找 IT 部门加字段,对方扔来一份《需求申请表》:"新增计算字段需要总行数据中心评估,预计审批周期 7 个工作日。" 等审批通过,客户的资金早挪作他用了。
更难受的是数据更新的滞后性。系统显示某贸易公司老板 AUM 280 万,但打电话推荐理财时,人家说:"我上周五刚转走 200 万付货款。"。
二、AIChat 上阵:把 BI 变成 "会说话的台账"
用上 Smartbi AIChat 后,我第一次体会到 "想查啥就查啥" 的痛快。上周例会前,我问了句:"列出本支行AUM超100万但未购买理财的高净值客户。" 系统立刻列出结果,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详细情况,并智能给出分析意见。
现在我们用系统筛客有了新章法,不仅可以动态条件随心加,还能实时查询最新数据,同时支持跨维度关联分析,比如问一句 "买了大额定期但没配置理财的客户有哪些",系统自动关联存款和理财数据;
三、真刀真枪的变化:从 "等数据" 到 "抢时机"
l 营销效率翻了倍:用 AIChat 筛出的 27 个客户,两周内拿下 19 个,配置理财 1100 万。以前用传统 BI 等两周拉来的 62 个客户只成 3 单,现在筛 27 个成 19 单,理财经理小张说:"这哪是筛客户,分明是筛钱!"
l 再也不求 IT 部门了:以前想做个客户分层分析,得求着 IT 部门做报表,现在自己在系统里说句话,就能生成分析结果。上周分行零售部来调研,我当场用系统调出数据,分管副行长直夸:"你们支行的数据分析,比总行还快!"
说实话,以前看着传统 BI 系统里密密麻麻的报表,我总觉得那些数字是死的。现在用 AIChat,输入问题就能看到客户资金的 "流动轨迹"—— 哪个客户钱闲着,哪个客户钱要动,哪个客户该在什么时间点推什么产品,全看得清清楚楚。。现在支行的理财任务完成率从分行倒数第 2 冲到正数第 3,我在行长会上汇报时说:"不是我们本事大,是工具让数据活起来了。"
覆盖传统BI、自助BI、现代BI不同发展阶段,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需求
电话:
邮箱:
一对一专属咨询